火爆出圈的“苏超”(江苏城市足球联赛)即将迎来第四轮,一同火起来的还有常州队。早在去年11月,常州市体育局就联合常州奥智足球俱乐部启动招募计划,吸引全市近百名足球爱好者报名。通过筛选,最终确定了30人名单。这支队伍是以常州奥智足球俱乐部的14名核心球员为班底,再从社会上招募了16名优秀业余球员,形成了一支“专业+业余”的混合阵容。
当常州市足协常务副会长、常州奥智高分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恺站在场边,望着这支以常州奥智球员为班底的市代表队时,创立初期的场景浮现眼前:一群足球爱好者,怀揣着纯粹的热爱,在自己和企业的支持下创立并发展了常州奥智足球俱乐部。“组建奥智,源于一群企业足球爱好者的初心与野心。”吴恺回忆道。最初的构想很简单——从江苏省冠军联赛起步,用三到五年时间,成为常州第一支职业球队,填补这座经济强市长期缺乏优秀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空白。
组建一支有竞争力的足球队绝非易事。草创时期,最大挑战便是“选拔优秀队员”。球队主力张睿坦言:“奥智作为常州最早成立的俱乐部之一,如今已是常州业余联赛中水平最高的队伍之一。”这位边前卫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奥智,如今已成为“苏超”常州队的中坚力量。当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启动的消息传来,奥智的积累迎来了历史性机遇。
在筹备阶段,常州奥智足球俱乐部展现了极大的格局观——“前期无偿把球员提供给市队进行选拔训练”。和其他城市中超、中甲的退役球员相比,常州市队可以说是真正的非职业班底。他们白天是教师、职员、工人,晚上和周末则化身城市足球战士。
谁也没预料到“苏超”会以燎原之势席卷江苏前三轮战罢,场均观众近万人,超过同期中甲联赛场均6467人的上座率。常州与扬州一役,线上官方直播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,“常州对阵扬州”话题阅读量突破千万。最令人惊喜的是观赛人群的构成,现场工作人员发现,近半观众对足球规则并不熟悉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沉浸其中——绿茵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“解压剧场”,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快乐支点。
常州顺势推出“9.9元门票+萝卜干炒饭”套餐,网友调侃:“没有假球,全是世仇”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。”官方玩梗背后,是城市气质的自信表达。正如网友所说:“足球只是一个引子。我们真正想表达的,是常州人骨子里的乐观、豁达和包容。输赢之外,大家更享受这种共同参与的热闹劲儿。”
作为奥智班底球员,张睿和队友们的默契成为常州队在“苏超”赛场上的秘密武器。尽管常州队开局三连败,但球员们展现的拼搏精神赢得了尊重。“对战扬州的比赛,从开场落后一直到比赛结束80分钟时间,我们不停地向对手发动攻势。”虽然最终未能扳平比分,但张睿认为终场哨响的那个瞬间,恰恰展现了常州足球的韧性。
对于个人成长,张睿笑着说:“首先我肯定瘦了好多,减肥成功了。”更深刻的变化在于对足球的理解和心态的成熟。当被问及周末对阵无锡的比赛,这位边前卫眼中闪着光:“我们也做了充足的准备,我们的目标就是拿下,请大家吃水蜜桃。”球员们响起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。终场哨声终会响起,但城市足球梦想永不终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